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Mt Kilimanjaro)聳立境內東北部的坦尚尼亞,一戰後名為託管,曾為英國殖民統治,1964年獨立。最早於1893年即引進波旁品系咖啡栽植,生豆處理方式以水洗為主,良好品質的高海拔坦尚尼亞咖啡,如同肯亞有活躍明亮的酸質表現。坦尚尼亞咖啡產區北方為吉力馬札羅山麓高地周圍Moshi、Mbeya等產區,往南則以Ruvuma河流流經的Songea-Ruvuma區為主,因生長地勢的不同,風格略有殊異。
咖啡屬於雙子葉植物,一般而言一顆咖啡櫻桃果實中正常會有一對(即兩瓣)的咖啡種子,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咖啡豆。相對於平豆(pair of flat-sided beans),又稱caracol 或 caracolillo的圓豆,其西班牙語意為小蝸牛;圓豆的產出,植物學理上,據稱是因為授粉不均(阿拉比卡咖啡種屬於自花授粉的植物,若一朵咖啡花只有一個子房,或僅其一子房有成功授粉,就只能產生一顆種子),或生長過程中營養不均(通常較易發生在生長於咖啡樹欉末端的咖啡果實),養份僅被其中一瓣子葉吸收,僅有獲得養分繼續成長的子葉長成單獨一顆橢圓小粒卵型的咖啡種子,因而有了圓豆之名。正常來說,咖啡植株產出圓豆的比例約為5到10%,相對產量是較為稀少的,也因為形狀大小與一般正常的咖啡(平)豆有所落差,藉由網目過篩,圓豆常被另外獨立分級挑出銷售。即使就植物學上,圓豆的產出可能是種生長過程中的缺陷,但也有人認為,顆粒較小的圓豆濃縮了比一般平豆更多的養份,而有更突出的風味,擁有較明亮的酸度或更為香甜濃郁的表現。雖然並無實質數據指出坦尚尼亞產出圓豆的比例高於其他產地,或許是傳統以來處理作業及分級制度的影響,相較於鄰近或是其他州別的咖啡產國,坦尚尼亞產出的圓豆一直以來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產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